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?这是不少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常见存在的问题。好习惯不是1日之功,从小做起非常重要,然后在长期反复的练习中才能培养。
因为孩子年龄小,是非观念不强,自控能力差,注意力易分散、转移,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,如不准时强化巩固,仍容易改变。因此,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忙下,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。可采取以下办法:
1.表彰鼓励法。
如,家人吃水果时,孩子主动将大苹果让给长辈吃,父母要准时予以一定,表彰鼓励,久而久之,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将得到形成与巩固。
2.家庭教育和婴幼儿园教育应一致。
孩子在婴幼儿园得到教育,好的行为习惯的打造,父母应予以知道,并积极配合婴幼儿园,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,以免家、园教育脱节,不利于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。比如,婴幼儿园正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,父母就不要再过分娇纵孩子,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,就不要包办代替了。
3.示范法。
孩子的模仿能力强,如教育孩子洗手帕,父母可示范手帕的全过程,让孩子去模仿、学习,以此巩固孩子爱清洗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。
4.训练法。
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让他掌握迅速穿脱衣服,成人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,与孩子一块反复训练穿脱衣服,系鞋带等。
5.随机教育法。
如带孩子去公园玩,忽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,应鼓励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,并随机教育孩子,不要随意丢果皮,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内,并让孩子反复实践几次。
6.暗示法。
孩子易受暗示,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征,准时巩固孩子的好行为。如见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,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:小朋友摔倒了,该如何解决?用来提示孩子主动帮助别人。
7.运用各种文静形式,强化好行为。
可通过讲故事、唱歌表演、诗朗诵、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好行为。如,表演童话剧《小熊拔牙》,就能教育孩子培养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。
专家表示,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,做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。在孩子小的时候,爸爸妈妈所能做的就是打容易做人的基础,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,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,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。从长远来看,这个基础打好了,比孩子学常识、学专长对他一生有哪些用途更大,而且可以在非常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方位进步。